回肠荡气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含义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典故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近义词
沁人肺腑、扣人心弦
英文翻译
deeply affect sb.'s emotio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成语举例:就令有悲哀底景闪过他们的眼前,他们坦率的心怀也能将他融和,使他再没有回肠荡气底力量。(朱自清《读〈湖畔〉诗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音乐文章感人之深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气,不能写作“千”。
详细解释
- 回肠,指内脏之间纠缠的肠子;荡,指摇动;气,指心情、情绪。回肠荡气形容内心激动,感情翻腾,难以平静。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感引起的激动、震动,使人难以平静的场景。
故事起源
- 《晋书·谢安传》中有一则故事:谢安是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辽东任职时,因为忧国忧民,常常忧心如焚,感到内心痛苦不堪。有一次,谢安在辽东巡视时,看到了一片草原,牛羊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心情突然开朗起来,内心的痛苦也随之消散。他写下了“回肠荡气”这个成语,形容他内心激动的情感。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这部电影的结尾真是让人回肠荡气,令人难以忘怀。2. 他的演讲真是回肠荡气,让人动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回肠荡气”与激动、震动的场景进行联想,如看到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或听到一段动人的演讲,想象自己的内心也像肠子一样纠缠激动,难以平静。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晋朝谢安的生平和贡献,以及其他形容内心激动的成语,如“心潮澎湃”、“激动人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老师给我们发放奖状,我的心情回肠荡气。2. 初中生:听到乐队演奏时,我感到内心回肠荡气,无法停止鼓掌。3. 高中生:在比赛中取得冠军,我的内心充满了回肠荡气的喜悦。4. 大学生:听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我感到内心回肠荡气,充满了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