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饿殍遍野在词典中的解释
èpiǎobiàn

饿殍遍野

拼音è piǎo biàn yě

含义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典故出处

  •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近义词

  • 尸横遍野、十室九空

反义词

  • 人寿年丰、民康物阜

英文翻译

  • In the fields lay people starved to death.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成语举例: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殍,不能读作“fú”;遍,不能读作“piàn”。
    成语辨形:殍,不能写作“浮”。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哀公十五年》:“饿殍遍野,不饮食二年。”形容战争或灾难导致大量人员饿死,尸体遍布一片地方。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战争、饥荒等造成的人员死亡惨状,强调了死亡的规模之大和惨状之惨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社会的状况极为恶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鲁国国君哀公因为内外交困,国家陷入了饥荒之中,人民饿死的尸体遍布一片地方。这个成语通过描绘饿死的尸体遍布的景象,来形容当时国家的惨状。

成语结构

  • 饿殍遍野由三个部分组成:饿殍、遍、野。其中,“饿殍”指饿死的尸体,“遍”表示遍布,“野”表示广阔的地方。

例句

  • 1. 在那场战争中,饿殍遍野,饥荒让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2. 这个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饿殍遍野,人们生活在极度的困境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饿殍遍野”想象成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面遍布着饿死的尸体,形成了一幅惨状的画面。通过联想这个画面,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鲁国哀公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战争和饥荒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的状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中的人们饿殍遍野,很可怜。2. 初中生:那个地区由于自然灾害,饿殍遍野,人们生活在困境中。3. 高中生:历史上的某些战争中,饿殍遍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拆字解意

饿殍遍野成语造句

  • 饿殍遍野造句(精选25条)

    1、大批农民四处流亡,饿殍遍野,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2、明末清初年间,烽火连天,战乱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郭天和李无锋两兄弟以天下太平为己任,带领众人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的太平英雄传奇.3、饿殍遍野“3岁小堂妹在家饿死,婶母也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