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敝唇枯
拼音shé bì chún kū
含义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出处孙中山《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典故出处
孙中山《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近义词
舌敝唇焦
英文翻译
one's tongue and lips are parch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费尽了唇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舌敝唇枯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过多或过于激烈,以至于舌头磨损、嘴唇干裂。这个成语是通过“舌敝”和“唇枯”两个动作来形容说话过度的情况,强调了说话的过程中造成的疲劳和痛苦。
使用场景
- 舌敝唇枯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辩论、争吵或演讲等活动中说话过多或过于激烈,以至于嘴巴感到疲倦和干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讲话过火,过度强调自己的观点,不顾他人感受。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非常激动和激烈,以至于忘记了注意言辞的措辞。
故事起源
- 《晋书·祖逖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祖逖在一次谈判中,为了争取自己的主张,他一连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只顾着辩论。最后,他的舌头磨损,嘴唇干裂,说话都变得困难。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说话过多或过于激烈的情况,成为了成语“舌敝唇枯”。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舌”、“敝”、“唇”和“枯”。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舌敝唇枯,却没有说服对方。2. 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舌敝唇枯地辩论了一个晚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激烈的辩论中,他的舌头磨损,嘴唇干裂,由于说话过多或过于激烈而导致的疲劳和痛苦。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参与辩论活动来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昨天和朋友在讨论一个问题,我们辩论得舌敝唇枯,最后还是没有达成一致。2. 初中生:在班级辩论赛中,我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舌敝唇枯地辩论了一个小时。3. 高中生:老师给我们分配了一个争议性的话题,我们舌敝唇枯地互相辩论,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4. 大学生:参加辩论比赛时,我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舌敝唇枯地辩论了整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