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檄而定
拼音chuán xí ér dìng
含义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近义词
传檄可定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成语举例: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不战而胜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传檄而定”源自古代战争中的一种传递命令的方式。在古代,将军们需要向部下传递重要的军令,但由于通讯工具的不便,无法直接发送消息。因此,他们会将命令写在檄文上,然后派人传递给相关部队。一旦檄文传达到位,决定的命令就会生效。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通过传递消息或文件来决定事情的结果。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工作、学习、政治等。例如,你可以说:“我们已经将会议的决议传檄而定,现在只等待执行。”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决定的结果非常明确和确定。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战争。当时,一位将军需要向另一位将军传递一个重要的军令。由于无法直接发送消息,他们决定将命令写在檄文上,然后派人传递给相关部队。最终,这个命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事情得以解决。
成语结构
- 传檄而定是一个由动词和副词构成的成语。其中,“传檄”表示通过传递檄文,而“而”表示连接两个动作,“定”表示决定。
例句
- 1. 他们通过传檄而定,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2. 这个问题已经传檄而定,我们需要按照决议行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传檄而定”与古代战争中的传递命令方式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将军们在战争中通过传递檄文来决定事情的结果,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檄文的起源和使用。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传递消息或决定事情相关的成语,比如“传令如山”和“一纸空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传檄而定,决定了明天的活动安排。2. 初中生:我们通过传檄而定,决定了班级的文化节主题。3. 高中生:学校通过传檄而定,决定了毕业典礼的举办时间。4. 大学生:学生会通过传檄而定,决定了学校社团的招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