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含义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典故出处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十恶不赦
反义词
大慈大悲
英文翻译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成语举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诛,不能写作“侏”。
成语谜面:不杀之罪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详细解释
- 罪不容诛是指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罪孽深重,不容忍受,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犯罪行为极其严重,应该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罪恶行为不可原谅。
故事起源
- 罪不容诛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做杨修的人。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官员,他贪污受贿、强取豪夺,罪行累累。有一次,他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判处死刑。然而,杨修却利用他的权力和财富,通过行贿收买了判决他死刑的官员,逃过了一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罪恶行为终将受到严厉的制裁,即使暂时逃脱了惩罚,也会有一天被追究责任。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罪”、“不”、“容”、“诛”。
例句
- 1. 这个贪官行使职权,收受大量贿赂,罪不容诛。2. 凶手犯下了滔天大罪,罪不容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例如,将“罪”字联想为犯罪,将“容”字联想为容忍,将“诛”字联想为制裁。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深入了解罪行与惩罚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钱包,这是罪不容诛的行为。2. 初中生:那位贪官贪污了数百万元,罪不容诛。3. 高中生:这个杀人犯犯下了滔天大罪,罪不容诛。4. 大学生:那个腐败官员贪污了巨额公款,罪不容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