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近取譬
拼音néng jìn qǔ pì
含义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典故出处
《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近义词
推己及人
英文翻译
judge other people's feelings by one's own <can explain by simple analog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成语举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能近取譬,即曰仁义。(章炳麟《菌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能近取譬是指能够从类似的事物中取得类推或借鉴的道理。它强调通过比较和类比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推断出与之相似的情况或道理。
使用场景
- 能近取譬常用于教育、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景中。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或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和比较来寻找解决方法或借鉴经验。
故事起源
- 能近取譬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孔子说:“君子之学文,约束于义,本于礼,辅以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学习文化知识时,应该以道德义理为约束,以礼仪为根本,辅以权谋。孔子用了一个比喻,比喻学习文化知识就像是在临摹一幅画,可以借鉴类似的画作来学习和提高。
成语结构
- 能近取譬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能近”、“取”和“譬”。其中,“能近”表示能够接近或相似,“取”表示获取或借鉴,“譬”表示比喻或类似。
例句
- 1. 他在解决问题时,总是能近取譬,从其他行业的经验中寻找灵感。2. 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要善于能近取譬,找到与之相似的技巧和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能近取譬”这个成语与类比和比较的概念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正在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通过类比和比较来找到解决方法,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类比和比较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类比和比较来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常常能近取譬,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到很多好的写作方法。2. 初中生:数学题很难,但是我通过能近取譬,从类似的题目中找到了解决方法。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经常能近取譬,从历年的考试题目中找到了备考的窍门。4. 大学生: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我通过能近取譬,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