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造恶不悛在词典中的解释
zàoèquān

造恶不悛

拼音zào è bù quān

含义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典故出处

  •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造恶不悛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造恶”指的是做坏事,指一个人不断地做恶、做坏事情;“不悛”指的是不悔改、不思悔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做了坏事后,不但不悔改,还继续做坏事,没有反省和改正的意思。

使用场景

  • 造恶不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犯了错却不悔改、不反省,继续做坏事的情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用来批评那些不思悔改、不愿意改正错误的人。

故事起源

  • 根据传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有一个叫子胥的大臣,他为楚国立下了许多功劳,但是由于一些政治斗争,他被贬为囚徒。子胥在囚禁期间,一直不悔改,反而继续对楚国进行破坏。最终,他被秦国俘虏并杀害。因此,这个成语就形容子胥这种造恶不悔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造恶不悛”。

例句

  • 1. 他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依然造恶不悛。2. 这个小偷屡次被抓住,但他却造恶不悛,依然不停地偷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做坏事之后,没有悔改的意识,继续做坏事,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悔改、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例如“悔过自新”、“知错能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别人的东西,还不承认,真是造恶不悛。2. 初中生:那个学生一直欺负同学,老师多次批评他也不改,真是造恶不悛。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被抓住后还不悔改,真是造恶不悛。

拆字解意

造恶不悛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