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牙舞爪
拼音zhāng yá wǔ zhǎo
含义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典故出处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近义词
呲牙咧嘴、凶相毕露、青面獠牙
反义词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喜眉笑眼
英文翻译
open its fangs and spread its claw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成语举例: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爪,不能读作“zhuǎ”。
成语辨形:爪,不能写作“瓜”。
成语辨析:张牙舞爪和“耀武扬威”;都有“威胁人”的意思。但“耀武扬威”偏重在以武力吓人;“张牙舞爪”偏重在以凶相吓人。
成语谜面:龙虎斗;老虎发怒
详细解释
- 张牙舞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表现出凶猛、威胁的姿态。张牙指的是张开牙齿,舞爪指的是挥舞爪子。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凶恶威猛的人或动物,形容他们的样子非常可怕。
使用场景
- 张牙舞爪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表现出凶猛、威胁的姿态。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争斗、竞争或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凶猛态度。也可以用于形容野兽、猛禽等动物的凶猛形态。
故事起源
- 张牙舞爪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左传》。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郑庄公的君主,他在位时非常残暴凶狠,对待百姓十分残忍。有一天,郑庄公在朝堂上看到一个官员戴着一副假面具,上面画着恶狠狠的张牙舞爪的表情。郑庄公看到后非常喜欢,认为这副面具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百姓的态度。于是,他将这副面具的形象命名为“张牙舞爪”,并将其作为一种成语来形容凶猛、威胁的样子。
成语结构
- 张牙舞爪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动词+动词的结构。
例句
- 1. 那只老虎张牙舞爪地向我们扑来。2. 他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张牙舞爪,毫不留情地击败了对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凶猛的野兽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并挥舞着锋利的爪子,威胁着周围的人们。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凶猛、威胁相关的成语,如威风凛凛、狼吞虎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生气时,经常张牙舞爪地训斥我们。2. 初中生:那只狼狗张牙舞爪地朝我扑来,我吓得连忙跑了。3. 高中生:在比赛中,对手张牙舞爪地展示自己的实力,但我们不畏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