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麦穗两歧在词典中的解释
màisuìliǎng

麦穗两歧

拼音mài suì liǎng qí

含义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近义词

  • 麦秀两歧

英文翻译

  • Each stalk of wheat has two ear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成语举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裤;张堪守渔阳,麦穗两歧。”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麦穗是指麦子的穗子,两歧是指分叉。麦穗两歧形容麦子的穗子分叉,比喻人的心思不一致,意见分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团队、组织、家庭或友谊中的意见分歧、争论和不和谐的情况。

故事起源

  • 麦穗两歧这个成语的来历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在项羽攻下垓下之后,刘邦和项羽开始争夺天下,刘邦的谋士陈平提议与项羽合作,但刘邦却犹豫不决。陈平于是比喻刘邦心思不一致,意见分歧,说刘邦“心如麦穗两歧”。这个典故成为了形容意见不一致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 + 如 + 麦穗两歧

例句

  • 1. 他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麦穗两歧,无法达成一致。2. 由于意见麦穗两歧,团队的合作变得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麦子的穗子分叉的形象与意见分歧的情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意见分歧相关的成语,例如“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桌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麦穗两歧,我们争论了很久。2. 初中生:班级选举的时候,同学们的意见麦穗两歧,最后只好进行投票决定。3. 高中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麦穗两歧的情况,需要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

拆字解意

麦穗两歧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