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
拼音qí mào bù yáng
含义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近义词
贼眉鼠眼、獐头鼠目
反义词
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英文翻译
be far from being handsom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成语举例:别看他其貌不扬,可学习特别好。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成语辨形:扬,不能写作“杨”。
成语谜面:背脸;面包;封面;养在闺中人未识
成语故事
公元866年,32岁的皮日休去京城长安考进士,由于他不愿奉承权贵,结果没考上。第二年他又进京应试,主考官礼部侍郎郑愚很欣赏他的文章,还没发榜就叫他到府上,见他其貌不扬,眼睛不对称就讥笑他,皮日休立即反唇相讥回敬。
详细解释
- 成语“其貌不扬”形容一个人的外貌看起来平凡普通,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但其内在却拥有特殊的才能、品质或优点。这个成语强调了外貌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重要的是看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却具有出色才能和潜力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外表不起眼,但内在有特殊功能或价值。
故事起源
- 成语“其貌不扬”出自《汉书·霍光传》,原文是“其貌不扬,然而可观”。霍光是西汉时期的重臣,他在外表上不起眼,但却具有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平凡,内在优秀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成语“其貌不扬”由四个字组成,其中“其貌”表示外貌,指代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扬”表示平凡、不显著,强调与外貌相比的内在品质。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的才能确实其貌不扬。2. 这家餐馆外观不起眼,但菜品却非常美味,可见其貌不扬。3. 她的外表并不出众,但她的聪明才智确实其貌不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其貌不扬”相关的故事或人物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外表平凡的人,在某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从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来拓展对“其貌不扬”的理解,例如“才貌双全”、“貌合神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的成绩却很好,可见其貌不扬。2. 初中生:虽然他长得一般,但他的演讲能力很强,真是其貌不扬。3. 高中生:这本书封面很简单,但内容却非常精彩,真是其貌不扬。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其貌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