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苦索
拼音míng sī kǔ suǒ
含义冥:深。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明·胡应鳞《诗薮·外编二》:“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典故出处
明·胡应鳞《诗薮·外编二》:“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近义词
冥思苦想、深思熟虑
英文翻译
rack one's brai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冥:深。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成语举例:他托着腮坐在窗前,不知冥思苦索些什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冥,不能读作“mí”。
成语辨形:冥,不能写作“明”。
成语辨析:冥思苦索与“深思熟虑”有别:冥思苦索表示思考过程的深沉艰苦;不含有表示思考结果如何的意思。“深思熟虑”表示深入思考;而且含有思考结果是成熟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冥思苦索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含义。冥思指深思熟虑、反复思考;苦指艰辛、辛苦;索指寻找、探索。冥思苦索意指在解决问题或面对困难时,经过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花费大量心思和精力。
使用场景
- 冥思苦索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或面对困难时的思考和努力过程。可以用于形容学生在解决难题时反复思考、寻找答案;也可以用于形容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的深入思考和实验探索。
故事起源
- 冥思苦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郊祀志下》中。据传,汉朝时,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学者,他为了研究人的性质和人与天地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思考过程可谓冥思苦索,因此这个成语就这样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冥思苦索是由三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含义。这种结构使得成语具有强烈的表达力,能够形象地描述一个人在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
例句
- 1. 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冥思苦索了好几个晚上。2.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冥思苦索,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冥思苦索拆分为三个词语,可以将冥思想象成黑暗中的思考,苦想象成辛苦努力,索想象成寻找答案。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冥思苦索相关的成语,如冥思默想、苦心经营等。这些成语都与思考、努力和探索有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冥思苦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为了做好作业,冥思苦索了好久才找到答案。2. 初中生:老师出的这个数学题太难了,我冥思苦索了很久才解出来。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每天都要冥思苦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 大学生:在做科研项目时,我需要冥思苦索,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