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
拼音qī zuǐ bā shé
含义形容人多口杂。
出处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典故出处
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近义词
七言八语、沸沸扬扬
反义词
沉默寡言、鸦雀无声
英文翻译
all talking in confus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口杂。
成语举例:老师的话刚说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嘴,不能读作“zhuǐ”。
成语辨形:嘴,不能写作“咀”。
成语辨析:七嘴八舌和“众说纷纭”;都有“议论纷纷”的意思。但七嘴八舌多用于口语;偏重指人多嘴杂;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众说纷纭”偏重指意见多种多样。
成语谜面:一家15口
歇后语:一家十五口
详细解释
- 比喻多人争论或争吵时,声音纷杂,嘈杂不止。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多人争论激烈的场景,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在讨论、交流时声音嘈杂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杨慎《容斋随笔》:“七嘴八舌,如鸟窠耳。”
成语结构
- 由“七嘴”和“八舌”两个词组成,表示多人同时说话的场景。
例句
- 1. 会议上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争论得非常激烈。2. 学生们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地提问,老师忙不过来回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七嘴八舌”的发音,想象许多人同时说话,声音杂乱的场景来记忆该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争论、讨论相关的成语,如“众口铄金”、“一言九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朋友们在操场上七嘴八舌地讨论最喜欢的游戏。2. 小学生:课堂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 中学生:班级会议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学校活动的策划方案。4. 大学生: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七嘴八舌地辩论自己的研究成果。5. 成人:家庭聚会上亲戚们七嘴八舌地谈论最近的时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