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软怕硬
拼音qī ruǎn pà yìng
含义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典故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
近义词
重富欺贫、厚此薄彼、畏强欺弱
反义词
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英文翻译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 <play the bul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成语举例: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欺,不能写作“期”。
成语辨析:欺软怕硬和“欺善怕恶”;都可以表示“欺负弱小的;害怕强大的”之意;但是欺软怕硬是从势力上来说的;欺负势力小的;害怕势力大的;而“欺善怕恶”是指欺负善良的;害怕凶恶的;是从性格上说的。
成语谜面:降不住猪骨降豆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宋襄公很想学齐桓公那样成为诸侯霸王,先是扶植公子昭回国即位成齐孝公,然后召集曹等小国在宋国开会,杀掉公子子则,请出楚成王召集其他诸侯在宋国开衣裳之会。在会上楚成王凭着自己的武力当上霸主,欺软怕硬的宋襄公自认倒霉。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些人会欺负那些软弱无力的人,但一旦遇到强大的对手,他们会退缩、畏惧。它形容欺凌者只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而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人则畏惧不敢行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欺负弱小,而对于强者则畏缩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欺负弱者、怕遇到强者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有些人会欺负那些软弱无力的人,但一旦遇到强大的对手,他们会退缩、畏惧。因此,这个成语形成了。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分别是“欺软”和“怕硬”。
例句
- 1. 他是一个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人,只敢欺负那些比他弱小的人。2. 这个公司的老板喜欢欺负员工,但他对待上级领导却非常恭敬,完全是个欺软怕硬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欺负一个软弱无力的人,但当一个强大的人出现时,他却害怕退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虎头蛇尾”、“顺手牵羊”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经常欺负我们班的弱小同学。2. 初中生:这个班级里有些同学总是欺负别人,但他们遇到比他们强的人就变得很胆怯,真是欺软怕硬。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些人喜欢欺负弱小的人,但他们一遇到比他们强大的人就变得很胆怯,完全是欺软怕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