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
拼音qī shì dào míng
含义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典故出处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近义词
盗名欺世、欺世惑众
反义词
名副其实
英文翻译
fish for compliments <gain fame by deceiving the public>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成语举例: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世,不能读作“sì”。
成语辨形:名,不能写作“明”。
成语辨析:欺世盗名与“盗名窃誉”有别:欺世盗名的手法一般是公开的;含有“欺世”之意;语义较重;“盗名窃誉”的手法一般是隐蔽的;不含“欺世”之意;语义较轻。
成语谜面:最大的欺骗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王衍精通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晋武帝的丈人杨骏慕名想把女儿嫁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权贵。他自命清高,绝不谈世俗之事,更不谈钱字。后来他的女儿成了愍怀太子的妃子。宫廷发生变故,他令自己的女儿离婚,人称他是假清高。
详细解释
- 欺世盗名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意思是通过欺骗和偷盗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名誉和利益。这个成语中的“欺世”指的是欺骗世人,欺骗社会大众;“盗名”表示偷窃他人的名誉。它强调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利所带来的不道德和不公正。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原则,通过欺骗、偷盗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名誉和利益的行为。它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不顾他人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荀卿的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通过欺骗和偷盗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名誉和利益。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欺骗和偷盗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被揭穿并受到惩罚。
成语结构
- 欺世盗名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的“欺”、“世”、“盗”、“名”分别表示欺骗、世人、偷窃、名誉。
例句
- 1. 他通过欺骗和偷盗的手段获得了名利,真是欺世盗名之徒。2. 这个公司的老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择手段,可以说是欺世盗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中的每个字进行拆解和联想来记忆。例如,“欺”可以联想到欺骗,想象一个人在欺骗他人;“世”可以联想到世界,表示世人;“盗”可以联想到偷窃,想象一个人正在偷窃财物;“名”可以联想到名誉,表示名誉和声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每个字的含义和形象与成语联系起来,更容易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欺骗、偷盗等相关的成语,例如“欺人太甚”、“窃据要津”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欺世盗名的方法骗取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公司老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择手段,真是欺世盗名之徒。3. 高中生:这位政治家利用欺世盗名的手段赢得了选举,但最终被揭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