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合鸣
拼音qín sè hé míng
含义指琴瑟两种乐器合奏时的和谐悦耳的声音。比喻夫妻或朋友之间感情融洽,彼此默契。
出处
详细解释
- 琴瑟合鸣,来自于《诗经·秦风·无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意思是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上,琴瑟的演奏是如此和谐,没有一个音符有丝毫的瑕疵。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指夫妻或朋友之间感情和谐,相互理解,彼此配合默契。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夫妻之间的感情和谐,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团队合作等。
故事起源
- 据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做子期的贤臣,他在晋国的宴会上演奏琴瑟,音色和谐动听,使得在场的人都为之倾倒,感叹不已。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琴瑟合鸣”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们夫妻俩一直琴瑟合鸣,没有任何争吵。2. 这支乐队的成员之间琴瑟合鸣,演奏出了美妙的音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琴瑟合鸣”与和谐的音乐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夫妻或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曲悦耳的合奏,彼此配合默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琴和瑟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好朋友在一起玩时,总是琴瑟合鸣。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大家都能够琴瑟合鸣,共同完成任务。3. 高中生:父母一直琴瑟合鸣,给了我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我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