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
拼音nán guō xiān shēng
含义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处《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典故出处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近义词
南郭处士
反义词
北郭先生
英文翻译
south-city retired schola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成语举例:我们不能学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滥竽充数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详细解释
- 南郭先生源自《论语·公冶长》一章,其中孔子问公冶长:“公冶长,可妻也。虽则短,可与妻也。将何如?”公冶长回答:“不愿也。”孔子问:“可与舍也。虽则远,可与舍也。将何如?”公冶长回答:“不愿也。”孔子问:“南郭之子,可与妻也。虽则远,可与妻也。将何如?”公冶长回答:“然。无乃尔是过与?”孔子说:“不然。吾以子之不欲,故训之。子之不学,亦已甚矣。”这段对话中,孔子以婚姻为例,通过问公冶长的意见,来说明学问的重要性。公冶长表示不愿与短视、无学问的人结婚,也不愿与远离的人结婚,但愿意与南郭之子结婚。这里的南郭之子指的是一个学问深厚、有学术声望的人。因此,南郭先生成为了指代学问深厚、有学术声望的人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南郭先生常用于形容学问深厚、有学术声望的人,可以用于表扬或赞美某人的学问能力。
故事起源
- 南郭先生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公冶长》一章,记录了孔子和公冶长的对话。
成语结构
- 南郭先生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南郭指南方郭子仪,先生指学问深厚、有学术声望的人。
例句
- 1. 他是一位南郭先生,对历史研究非常精深。2. 这位教授是一位南郭先生,他的学术成就备受尊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南郭先生与学问深厚、有学术声望的人联系起来,形象化记忆。可以想象南郭先生身穿古代学者的服装,手持书卷,面带微笑,代表着他的学问深厚和学术声望。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南郭之子的故事,了解古代学者的生活和学问成就。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学问有关的成语,如文采飞扬、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南郭先生,他教我们很多有趣的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位南郭先生,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当代的南郭先生,他的研究成果引领了行业的发展。4. 大学生: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努力,成为一位南郭先生,为学术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