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形灭影
拼音tāo xíng miè yǐng
含义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典故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近义词
韬声匿迹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韬形灭影是由《孙子兵法·谋攻》中的一句话演化而来的。原文是“韬光养晦,韬形灭影”。韬光养晦指的是隐藏自己的才智和实力,不暴露于外人之前。而韬形灭影则是指隐藏自己的行踪和形迹,以避免被敌人发现或追踪。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战争或竞争中,隐藏自己的实力和行动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使用场景
- 韬形灭影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竞争或困境时,采取隐蔽行动和隐藏实力的策略。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逃避或回避问题时,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行动。
故事起源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兵书,被誉为兵学经典之作。其中的“韬光养晦,韬形灭影”一句,强调了隐藏实力和行动的重要性。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战士们在敌人面前隐藏自己的行踪和形迹,以达到出其不意、取得胜利的目的。
成语结构
- 主语“韬”表示隐藏,谓语“形灭”表示形迹消失,宾语“影”表示行踪。
例句
- 1. 在这场竞争中,我们需要学会韬形灭影,不要暴露我们的真实意图。2. 他善于韬形灭影,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逃过危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韬形灭影”分成三个部分记忆:韬、形、灭影。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想象一个人隐藏自己的形迹,使得自己的行踪消失不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孙子兵法》中的其他兵法原则和策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游戏中韬形灭影,让其他人猜不出我的下一步动作。2. 初中生:在考试中,我会韬形灭影,不让同学们知道我已经准备好了。3. 高中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学入学考试,我必须学会韬形灭影,不让其他考生发现我的优势。4. 大学生:在面试中,我会韬形灭影,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才能,以增加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