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奉为圭臬在词典中的解释
fèngwéiguīniè

奉为圭臬

拼音fèng wéi guī niè

含义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出处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典故出处

  •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近义词

  • 奉若神明、奉为楷模

反义词

  • 视如草芥、视如敝屣

英文翻译

  • regard as the standar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成语举例: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 人之历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奉,不能读作“pěnɡ”;为,不能读作“wèi”;圭,不能读作“wā”。
    成语辨形:臬,不能写作“ 白木”。
    成语辨析:奉为圭臬与“奉若神明”有别:奉为圭臬可当作行为准则;“奉若神明”重在崇奉膜拜的程度;有盲目信奉的意思。多含贬义。

详细解释

  • 奉为圭臬是指将某事物视为行为或标准的典范。圭臬原为古代用于衡量器物是否正直的石块,后来引申为衡量事物是否准确、可信的标准。奉为圭臬表示将某事物视为准则或典型,认为其具有无可挑剔的价值和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奉为圭臬常用于形容将某个事物看作是行为或标准的楷模。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个人、事物或行为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个行为或标准的不准确或不可靠。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十二年》的记载。故事中,晋国的贵族子女在王室举行的仪式上,每人都被赐予一块圭璧作为礼物。其中一位子女得到的圭璧非常完美,而其他人的圭璧都有些缺陷。于是,其他人纷纷将自己的圭璧与这位子女交换,以期能拥有完美的圭璧。这个故事成为了奉为圭臬这个成语的来源,表示将某事物视为典范。

成语结构

  • 奉为圭臬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奉为”表示尊敬地接受和看待某事物,“圭臬”表示行为或标准的典范。

例句

  • 1. 他的诚实和正直被大家奉为圭臬。2. 这个公司的服务质量一直被顾客奉为圭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圆形的舞台上,舞台上有一个巨大的圭璧,代表着标准和典范。你站在这个圭璧旁边,将其奉为圭臬,表示你将其视为行为或标准的典范。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标准、典范相关的成语,如“典范”、“楷模”等,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标兵,我要把他奉为圭臬努力学习。2. 初中生:这位演员的演技被观众奉为圭臬,其他演员也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3. 高中生:这本书的观点深得老师的赞赏,被奉为圭臬,我们要在写作中学习它的表达方式。4. 大学生:这个公司一直被业界奉为圭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拆字解意

奉为圭臬成语造句

  • 奉为圭臬造句(精选20条)

    1、同时,彷徨骚动的社会对清醒的理论有着紧迫的需求,对理念执著躬行实践的名士大家,更是奉为圭臬,此所谓“贵士”。2、十八世纪末,自然主义风靡一时,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艺等等,无不奉为圭臬。3、,后人也多将之奉为圭臬,不断引用,可见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