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莫之助
拼音ài mó zhī zhù
含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近义词
爱莫能助
反义词
舍己救人
英文翻译
to feel sorry that one is not in a position to give help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举例: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倦倦之意,而人人常信之。★宋·陈亮《喻夏卿墓志铭》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表示想帮助但又无能为力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周宣王时期,齐国发生暴动,杀死齐厉公,焚毁都城。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去平息暴动,重建城池。仲山甫虽然同情人们的举动,但杀君烧城是大逆不道。他决定快速行动,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并作诗颂他的功绩,如“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详细解释
- 爱莫之助源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项羽和刘邦正在进行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刘邦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但是项羽的部下范增却明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他没有主动提供帮助,最终导致刘邦的军队失败。因此,“爱莫之助”这个成语就形容明明知道答案或解决方法,却不肯或不敢主动提供帮助的情况。
使用场景
- 一般用于形容那些明明可以帮助他人,却故意不提供帮助或不肯主动帮助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或自信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真实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
成语结构
- 爱莫之助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爱”表示喜爱、热爱,“莫”表示不愿意、不肯,“之助”表示帮助、救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喜爱却不愿意帮助”。
例句
- 1. 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爱莫之助,从不主动伸出援手。2. 作为领导,你应该主动提供帮助,而不是爱莫之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看到别人掉进了水里却不去救助,这个人就是爱莫之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了解战国时期以及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在学校遇到问题时,我的朋友总是爱莫之助,从不帮助我。2. 初中生:班级里有一个同学明明懂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却不肯告诉我们,他真是个爱莫之助。3. 高中生: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同学明明有很多好的点子,却不愿意分享,真是个爱莫之助。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有些成员明明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选择保持沉默,真是个爱莫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