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梨蒸食
拼音āi lí zhēng shí
含义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举例:这年头大有“哀梨蒸食”的人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识货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真愚蠢。
详细解释
- 哀梨蒸食这个成语中的“哀梨”指的是不好吃的梨子,而“蒸食”则表示简单的食物。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在困境中只能以不好的食物充饥,形容生活艰苦,处境困难。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生活贫困、困难或不幸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故事起源
- 哀梨蒸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三年》。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襄公面对燕国的进攻,国家陷入困境,百姓生活艰苦。有一次,襄公的侍臣看到襄公只吃不好吃的梨子,便问他为什么不吃好的梨子。襄公回答说:“现在国家困难,我怎么能吃好的梨子呢?只能吃不好吃的梨子。”于是,人们就用“哀梨蒸食”来形容这种困境中勉强维持生活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哀梨蒸食”,没有修饰成分。
例句
- 1. 他家境贫困,每天只能哀梨蒸食。2. 在战争年代,人们生活困苦,只能哀梨蒸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艰苦生活”、“困境”等词语联想,或者将“哀梨蒸食”与“生活困境”画面进行关联,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生活困难的成语,如“衣不蔽体”、“粗茶淡饭”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境贫困,每天只能哀梨蒸食。2. 初中生:在那个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只能哀梨蒸食。3. 高中生:面对经济困境,他只能哀梨蒸食来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