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盲人扪烛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ngrénménzhú

盲人扪烛

拼音máng rén mén zhú

含义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同“盲翁扪籥”。

出处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典故出处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近义词

  • 盲翁扪钥、盲翁扪龠、盲人摸象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同“盲翁扪籥”。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

  • 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的,就把敲钟的声音误以为是太阳,人家告诉他太阳不发声而像蜡烛一样有热量,他回家把蜡烛当成了太阳。一天他发现乐器籥跟蜡烛很像,也以为是太阳。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盲人”、“扪”和“烛”。其中,“盲人”指的是失明的人,表示一个人没有眼睛看到事物的真相;“扪”表示用手触摸,表示盲人用手去摸索;“烛”指的是蜡烛,用来代表光明或者知识。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盲人用手去摸索蜡烛,表示一个人在没有根据和能力的情况下盲目行动,或者指没有经验或智慧的人自作聪明。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没有足够的了解或知识的情况下,凭空臆断或自作聪明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行动,应该有根据地做决策。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四》。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王贲的人,他是一位聪明的盲人。有一天,他听说大家都在夸赞蜡烛的光明,但他却无法亲自体验。于是,他决定用手去摸索蜡烛,想要亲自感受一下。然而,蜡烛的火热让他受伤,他因此受到了警示,明白了一个人在没有眼睛看到事物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行动是非常危险的。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在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完全是盲人扪烛。2. 做决策时要有根据,不要盲人扪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着蜡烛,但却被火烫伤的情景,以此来联想盲目行动的危险性。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盲人有关的成语,如“盲人瞎马”、“盲人骑瞎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做作业,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其实是盲人扪烛。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结果考得很差,真是盲人扪烛。3. 高中生:有些人在投资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经验,只是盲人扪烛地投入大量资金。4. 大学生:在做项目决策时,我们应该有根据地分析和评估,而不是盲人扪烛地决策。

拆字解意

盲人扪烛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