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论闳议
拼音chóng lùn hóng yì
含义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典故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近义词
崇论宏议
反义词
一孔之见
英文翻译
comments or arguments superior to all other's <brilliant discours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成语举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见解超出众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崇论闳议是由“崇”、“论”、“闳”、“议”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崇”表示尊崇、推崇;“论”表示讨论、辩论;“闳”表示广大、众多;“议”表示议论、意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众人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进行广泛而激烈的讨论、争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话题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论的情况。比如,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可能会崇论闳议,争论不休,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陈王列传》。当时,陈王刘备在位时,他的臣子们经常在朝廷上对政治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形成了“崇论闳议”的局面。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崇论闳议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崇”、“论”、“闳”、“议”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问题引起了崇论闳议,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2. 这个新政策在社会上引发了崇论闳议,人们对其利弊争论不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每个字进行联想,帮助记忆。比如,“崇”字可以联想成“尊崇”,“论”字可以联想成“讨论”,“闳”字可以联想成“广大”,“议”字可以联想成“议论”。通过联想每个字的意义,可以更好地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议论纷纷”、“众说纷纭”等,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上的同学们对明天的运动会进行崇论闳议,讨论各自的参赛项目。2. 初中生:学校食堂的饭菜引起了崇论闳议,大家纷纷提出了改善的建议。3. 高中生:这个社会问题引发了崇论闳议,人们对其根源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4. 大学生:学术界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崇论闳议,各种观点和见解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