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焚书坑儒在词典中的解释
fénshūkēng

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含义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典故出处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近义词

  • 焚典坑儒

英文翻译

  • burn the books and bury the scholars aliv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成语举例: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梁斌《红旗谱》四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辨形:坑,不能写作“炕”。
    成语谜面:秦始皇对书生

成语故事

  •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连连夸奖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
    可是这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便急忙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代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很是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其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掉。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他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在暗地里议论。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他的做法太过分了,太残暴了。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

详细解释

  • 焚书坑儒是中国古代秦始皇时期的一种残酷行为。当时,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大规模烧毁历史典籍,杀害儒生,以达到控制思想、统一思想的目的。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破坏文化、抑制知识的行为,警示人们珍惜知识、保护文化遗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破坏知识、文化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珍惜知识、保护文化遗产。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他烧毁了大量的历史典籍,杀害了许多儒生,以达到控制思想、统一思想的目的。这一残酷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后来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由“焚书”和“坑儒”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那个统治者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破坏了国家的文化传统。2. 我们要珍惜知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焚书坑儒的悲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焚书坑儒”与秦始皇时期的残酷行为联系起来。可以想象秦始皇烧毁书籍、杀害儒生的场景,以及人们为了保护知识、文化而反抗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儒家思想。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知识、文化相关的成语,如“腐朽落后”、“百年树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珍惜书籍,不要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2. 初中生:历史上发生过焚书坑儒的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3. 高中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拆字解意

焚书坑儒成语造句

  • 焚书坑儒造句(精选28条)

    1、庞大的历史背景,涉及封神之战、七国争霸、焚书坑儒、楚汉相争、三国、西游等剧情,剧情通畅,贯穿古今。2、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3、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4、降及赢秦,焚书坑儒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