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贫贷乏
拼音zhèn pín dài fá
含义救济穷人。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典故出处
《新唐书·刘仁轨传》:“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近义词
赈贫济乏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救济穷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赈贫贷乏是指一个人已经尽力施舍给穷人,但自己的财物也已经用尽,无法再借贷给他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帮助穷人之后自身也变得贫困。
使用场景
- 赈贫贷乏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力帮助他人但自身也陷入困境的情况。它可以用在讨论慈善、施舍和无私奉献的语境中。
故事起源
- 赈贫贷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赈济穷人时,将自己的车和马全部借给了穷人,以致自己也变得一贫如洗。这个故事反映了子贡的无私奉献精神。
成语结构
- 赈贫贷乏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赈贫”和“贷乏”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赈贫贷乏,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2. 尽管他的财富已经赈贫贷乏,但他仍然坚持帮助穷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赈贫贷乏的发音与“真贫待发”联想,表示真正贫困的时候,再无法施舍给他人。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赈贫贷乏相关的成语,如“施舍无厌”和“倾囊相助”,来进一步丰富对慈善和施舍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帮助了很多穷人,但最后也赈贫贷乏了。2. 中学生:他赈贫贷乏,但他的善行感动了许多人。3.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赈贫贷乏,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