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啕大哭
拼音háo táo dà kū
含义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出处《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典故出处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近义词
号啕痛哭
反义词
喜笑颜开
英文翻译
burst into tears <crack up>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号啕:大哭声。放声大哭。
成语举例:不能思想,只是号啕大哭。(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伤时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号啕大哭是由“号啕”和“大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号啕指的是悲痛时发出的凄厉声音,大哭则表示哭声很大。两者合在一起表示悲痛到了极点,哭声十分响亮。
使用场景
- 号啕大哭常用于形容非常伤心或极度悲痛的情况。比如,当人们失去亲人或遭受严重打击时,他们可能会号啕大哭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故事起源
- 号啕大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贤臣。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国忠的忠臣,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却被陷害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当他被迫离开家乡时,他痛苦不堪,放声大哭,号啕痛哭。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形容极度悲伤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号啕大哭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号啕”和动词“大哭”组成。
例句
- 1. 在听到噩耗后,他号啕大哭,无法自制。2. 那个小女孩失去了她最好的朋友,整晚都在号啕大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号啕大哭与悲伤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或失去亲人时,发出凄厉的哭声,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情感和心情相关的成语,如“伤心欲绝”、“泪如雨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当小明的宠物狗去世时,他号啕大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初中生:听到她的好朋友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她感到非常伤心,开始号啕大哭。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发现自己考得很差,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开始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