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驴非马
拼音fēi lǘ fēi mǎ
含义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出处《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典故出处
《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近义词
不伦不类、不三不四
反义词
一本正经
英文翻译
neither fish nor fowl <neither ass nor hor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成语举例:屈以巡按使兼总司令,布告中外,非驴非马,惊骇万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常与不伦不类连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骡;五不像
成语故事
汉朝时,西域有一个龟兹国国王绛宾,在汉宣帝时多次访问汉朝,他对汉朝的文化特别喜欢,回国后大力推广汉朝的文化,这与西域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人们认为他的这一套似是而非的东西是驴马杂交的骡子。
详细解释
- 非驴非马是一个用来形容事物本质不清楚,无法明确归类的成语。它表示某个事物或现象既不符合驴的特点,也不符合马的特点,因此无法准确描述其属性或特征。
使用场景
- 非驴非马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些模糊不清的事物或现象,特别是在无法明确归类的情况下。例如,当讨论一个人的身份或性格特点无法明确时,可以说他是“非驴非马”的;或者当描述一个产品的属性不清楚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非驴非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墨子·非驴》一篇中。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在这篇文章中使用非驴非马来形容一种模糊不清的动物,以此来表达一种思辨和质疑的态度。
成语结构
- 非驴非马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成语组成的短语,每个成语都是一个形容词。非表示否定,驴和马分别表示驴和马的特点。
例句
- 1. 这个问题非驴非马,无法简单回答。2. 他的身份非驴非马,让人摸不清底细。3. 这个产品的特点非驴非马,需要进一步了解才能作出判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非驴非马想象成一个神秘的动物,既不像驴,也不像马,它的形象模糊不清。可以通过这个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包括其他常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提升汉语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觉得它非驴非马。2. 初中生:我对那个新同学的印象非驴非马,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3. 高中生:这本书的主题非驴非马,我读了很久也没搞清楚。以上是关于“非驴非马”成语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