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
拼音gē xí fēn zuò
含义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近义词
割席断交
反义词
和好如初
英文翻译
break off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somebod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详细解释
- 割席分坐,源自《左传·僖公十一年》:“齐侯使舆人乞师于楚,楚子辞之曰:‘吾有师,师在席也。’”意为因为某种原因,双方关系破裂,各自离开原本的位置,不再交往或合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因为争执、不满或矛盾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各自离开原本的位置,不再交往或合作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交往。当时,齐国的国君向楚国求师。楚国的国君以“我已经有师傅了”为由拒绝了齐国的请求。齐国感到受到了冷遇和侮辱,于是决定割断和楚国的关系,各自离席分坐,不再交往。
成语结构
- 割席分坐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割席”表示割断座椅,离开原本的位置,“分坐”表示各自找一个新的位置坐下。
例句
- 1. 他们因为意见不合,最终割席分坐,不再合作。2. 在会议上,两个团队因为争执而割席分坐,导致会议无法继续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割席分坐”与形象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两个人在争执中突然站起来,割断椅子,各自找一个新的位置坐下。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学习可以深入研究其他成语的起源、用法和故事,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同学因为争吵而割席分坐,不再坐在一起。2. 初中生: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割席分坐,再也不做朋友了。3. 高中生:学校的两个社团因为意见不合而割席分坐,各自组织了自己的活动。4. 大学生:他们的合作关系出现了问题,最终割席分坐,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