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含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典故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近义词
三寸之舌
英文翻译
a glip tongue <smooth talk; Blarney sto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举例: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精通兵法,很有谋略,能言善辩。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之后,想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我心满意足了”。
详细解释
- 三寸指的是舌头的长度,不烂指的是舌头没有烂掉的意思。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一个人的口才非常出色,能够辩论、演讲或者说服别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口才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能够运用娴熟的口才,能够以言辞打动人心,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三寸不烂之舌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够以言辞说服、劝导他人的人。比如政治家、演讲家、律师等职业常常需要具备三寸不烂之舌的口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需要说服他人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口才能力。
故事起源
- 《史记·卫青王恢列传》中有一则故事。当时,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出征匈奴,卫青与匈奴的单于进行谈判。单于嘲笑卫青说:“你们汉人的舌头只有三寸长,怎么能够战胜我们?”卫青回答说:“汉人的舌头虽然只有三寸,但是能够说服天下人。”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卫青运用口才说服匈奴单于的情景,成为了“三寸不烂之舌”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三寸”、“不烂”、“之舌”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对方无言以对。2. 她以她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所有的投资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寸不烂之舌”拆分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三寸”、“不烂”和“之舌”。可以通过将这三个关键词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另外,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用三寸长的舌头说话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能说会道”等。也可以学习一些修炼口才的技巧和方法,如多读书、多练习演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大家都听他的话。2. 初中生:她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老师给我们减少作业量。3. 高中生: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争取到了奖学金。4. 大学生:她的三寸不烂之舌让人们对她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