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越俎代谋在词典中的解释
yuèdàimóu

越俎代谋

拼音yuè zǔ dài móu

含义俎: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别人出谋划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异者各行其是,无庸越俎代谋。”

典故出处

  • 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异者各行其是,无庸越俎代谋。”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俎: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别人出谋划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成语举例:柳亚子《纪梦诗序》:“友邦领袖,老谋深算,成竹在胸,岂外人所宜越俎代谋?”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越俎代谋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齐宣王有疾,使公孙敖请医于晋。公孙敖请于晋,晋人曰:‘不可。’公孙敖曰:‘吾子之生也,吾犹越俎代庖,而况夫子之生乎?’于是乎请焉。”越俎代庖原是指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去代替厨师处理烹饪事务。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越过自己的职权或职责范围,代替他人处理事务。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贬义,形容越权代理他人的事务。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越级干预、越权处理事务的人。

故事起源

  • 据《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当时齐宣王生病,派公孙敖去晋国请医。晋国人不同意,公孙敖却坚持要求,请他们想想如果自己的亲人生病,却有人越过职责范围代替他们处理事务,他们会怎么想。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越俎代谋”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越俎+谓语+代谋

例句

  • 1. 这个经理总是越俎代谋,不顾员工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大家的支持。2. 不要越俎代谋,你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职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代替别人做饭的场景,以此来联想“越俎代谋”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力、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揠苗助长”、“不学无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越俎代谋,插手我们的游戏。2. 初中生:老师让我负责班级事务,我不能越俎代谋,要尊重每个同学的权利。3. 高中生:学校领导越俎代谋,干涉学生会的工作,没有给我们足够的自主权。4. 大学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尽力避免越俎代谋,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权益。

拆字解意

越俎代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