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
拼音zhào běn xuān kē
含义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近义词
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
反义词
断章取义、添油加醋
英文翻译
repeat what the books sa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成语举例: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照,不能写作“昭”。
成语谜面:读报纸
详细解释
- 照本宣科是指对待问题或情况时,只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或规定来教导、判断,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具体因素。这种行为通常是僵化、死板的,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成语中的“照本”表示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宣科”表示教导或判断。
使用场景
- 照本宣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凭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或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教育中的僵化教学方式、官僚主义的行政作风,以及对问题简单机械地套用规定或条文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照本宣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个名叫王仁裕的官员,他在庭审案件时,只凭书本上的规定来判决,不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的辩解。结果,他误判了无辜的人,引起了公愤。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照本宣科的含义。
成语结构
- 照本宣科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这位教师一向照本宣科,从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2. 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凭经验,而要灵活思考,不要照本宣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照本宣科的发音与“照相宣科”进行联想来记忆。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本书,一边拍照,一边宣讲书中的知识,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例如“本末倒置”、“刻舟求剑”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地教我们,不考虑我们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初中生:政府官员应该注重实际情况,不要只凭条文照本宣科。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不仅讲述了历史事件,还引导我们思考,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我们需要创新和实践,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地重复别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