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铛有耳
拼音dǐng chēng yǒu ěr
含义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典故出处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反问句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鼎是古代用来烹饪的大锅,铛是撞击鼎的声音,耳是指人的耳朵。成语“鼎铛有耳”形容事物有灵性,能听到声音,意味着事物具有感知和反应的能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有灵性、敏锐感知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具有聪明、机智的特点。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宰相荀卿,他家的鼎在烹饪时会发出声音。有一次,他拿着鼎敲了敲,然后说:“鼎响有耳,非无人也。”意思是鼎能发出声音,说明鼎有灵性,不是没有人在烹饪。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了成语“鼎铛有耳”。
成语结构
- 主谓宾状结构。
例句
- 1. 这只猫鼠战斗得异常激烈,仿佛鼎铛有耳。2. 这幅画栩栩如生,画中的人物仿佛能够鼎铛有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鼎铛有耳”与鼎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鼎在烹饪时发出声音,表示鼎有灵性,能够听到声音。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灵性、感知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聪明过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猫听到主人的叫声后,鼎铛有耳地跑了过来。2. 初中生:他对音乐非常敏感,对每一个音符都鼎铛有耳。3. 高中生:这幅画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精细,画中的人物仿佛鼎铛有耳一样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