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之训
拼音guò tíng zhī xùn
含义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典故出处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英文翻译
father's instructio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成语举例: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过庭之训是一个描述教训或训诫的成语。它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庭制度。在古代,人们在庭院中聚集,等待法官宣判并听取教诲。过庭之训意味着从庭院中听到的教训或训诫,这些教诲可能是法官的指导或他人的忠告。
使用场景
- 过庭之训多用于形容从他人或前辈的教诲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受到了他人的教导,从而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正面的语境中,表达对他人的教诲表示感激和尊重。
故事起源
- 过庭之训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据说,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他在一次庭审中听到了法官的训诫,深受启发。他将这个经历比作过庭之训,表达了对法官智慧的赞赏。
成语结构
- 过庭之训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我从父亲的过庭之训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的智慧。2. 老师的过庭之训使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并帮助我改进。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记忆过庭之训这个成语:1. 将“过庭之训”分成三个部分记忆:过庭之训。2. 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庭院中,听到法官的教诲,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教育和智慧相关的成语,如“一席之地”和“三人成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爸爸的过庭之训中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好孩子。2. 初中生:老师的过庭之训让我明白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3. 高中生:大学生哥哥给我的过庭之训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的导师给我了很多过庭之训,帮助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