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
拼音bào guān jī tuò
含义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出处《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典故出处
《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英文翻译
guard the gate and strike the rattle--serve as gatekeeper and night watchma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成语举例: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唐 韩愈《争臣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打更的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抱关击柝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分别是“抱关”和“击柝”。抱关指的是怀抱着古代官员的竹简,表示对古代官员的规定或制度表示不满。而击柝则是指用木槌敲击竹简,表示抗议和批评。抱关击柝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不合理的规定或制度进行抗议和批评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抱关击柝常用于形容对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制度进行抗议、批评的情景。可以用于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
故事起源
- 抱关击柝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红楼梦》。故事中,贾母对贾宝玉的教育十分严格,要求他遵守家规,不能随意离开府邸。贾宝玉对这种束缚感到不满,于是他抱着竹简敲击柜子,表示对这种规定的不满和抗议。
成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例句
- 1. 他常常抱关击柝,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进行批评。2. 学生们抱关击柝,要求学校改革教育制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抱关击柝与抗议、批评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自己抱着竹简敲击柜子,表达对不合理规定的不满和抗议。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竹简文化以及古代官员的制度和规定,以加深对抱关击柝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抱关击柝,向老师抗议为什么不能带手机上学。2. 初中生:我抱关击柝,要求学校改善食堂的饭菜质量。3. 高中生:学生们抱关击柝,要求学校减轻课业负担。4. 大学生:我们抱关击柝,要求学校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