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犯而不校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érjiào

犯而不校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含义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典故出处

  • 《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近义词

  • 唾面自干

反义词

  • 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英文翻译

  • 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成语举例: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校,不能读作“xiào”。
    成语辨形:校,不能写作“较”。

详细解释

  • 犯而不校是指犯了错误却不愿意反思和改正。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犯错误后应该虚心接受批评、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采取行动来纠正错误。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改正错误的人。可以用于工作场合、学习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

  • 犯而不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张释之传》。据说,张释之是汉代的一位大臣,他为人刚直,善于直言劝谏。有一次,张释之在批评皇帝的错误决策时,皇帝非但不接受批评,反而责怪张释之过于直言不讳。张释之深感皇帝犯了错误却不愿意改正,于是用“犯而不校”来形容这种态度。

成语结构

  • 犯而不校由“犯”、“而”、“不”和“校”四个字组成,其中,“而不”是表示逻辑关系的连词,“校”是指校正、改正的意思。

例句

  • 1. 他总是犯而不校,从来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2. 这个团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他们却犯而不校,导致项目失败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犯了错误却不愿意改正,就像是一个背对着校正标志的人一样,表示他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改正错误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学习。比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过自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犯错误了,但是我会校正它们。2. 初中生:他总是犯而不校,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犯了错误,但是他却犯而不校,没有认真检查答案。4.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犯错误并及时校正,不要犯而不校。

拆字解意

犯而不校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