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含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近义词
瞠目结舌
反义词
从容不迫
英文翻译
Eyes and mouth are fix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举例: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呆,不能读作“ái”。
成语辨析:见“瞠目结舌”。
成语谜面:眼前有景道不得
成语故事
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详细解释
- 目瞪口呆是一个用来形容人因为极度惊讶或吃惊而表现出的表情和状态的成语。当人们遇到令他们难以置信的事情时,他们的眼睛会大大地眨着,嘴巴张得大大的,无法说出任何话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惊讶或吃惊的时候的样子。
使用场景
- 目瞪口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让人感到吃惊或惊讶的情况。无论是听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看到了令人惊讶的景象,或者是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所震惊,人们都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自己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目瞪口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讲述了宋朝时期,一位叫李逵的英勇好汉因为被冤枉而被逼入绝境。在一次战斗中,李逵的对手用一种神奇的技巧使他目瞪口呆,无法动弹。这个故事中的情节使目瞪口呆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人们被吓呆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目瞪口呆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目意为眼睛,瞪意为瞪大,口意为嘴巴,呆意为发呆。这些字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
例句
- 1. 当他听到他的好友获得了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时,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完全无法相信。2. 学生们看到老师突然变出一只兔子时,他们都目瞪口呆地盯着那只兔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记忆技巧
- 要记住目瞪口呆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惊讶的表情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听到令人惊讶的消息时的表情,眼睛大大地睁开,嘴巴张得大大的,无法说出话来。通过与自己的表情相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目瞪口呆相似的成语,如“目瞪口张”、“惊讶万分”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老师变出一只兔子时,我目瞪口呆地盯着那只兔子,觉得非常神奇。2. 初中生:当我听到我考试得了满分时,我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3. 高中生:当我看到那个艺术家的画作时,我目瞪口呆,被他的创意和技巧所震撼。4. 大学生:当我听到我被录取到梦想的大学时,我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感到非常幸运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