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为
拼音liàng lì ér wéi
含义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典故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近义词
量力而行
反义词
力不从心
英文翻译
do according to one's abiliti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成语举例: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弹簧秤
成语故事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详细解释
- 量力而为是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条件,合理安排自己的行动。它强调了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自己的能力范围,不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或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使用场景
- 量力而为常用于劝诫他人不要过于自信或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生活等。例如,当一个人想要接受一个超过自己技能水平的工作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提醒他量力而为,避免出现问题。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鲁国的一个叫季孙的人曾经在一个比武招亲的活动中,因为自负过高,不听劝告,结果被对手打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不要过于自信或贸然行动。
成语结构
- 量力而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量力”表示根据自己的能力,而“而为”表示行动的结果。
例句
- 1. 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应该量力而为,不要贪图一时的高薪。2. 学生在考试前应该量力而为,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不要过度劳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量力而为”与“合理安排”、“不过度劳累”等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此外,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一个人面对一座山,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攀登的高度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其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量入为出、量才录用等,来进一步了解与个人能力、行动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泳比赛中只报了自己擅长的项目,因为我知道要量力而为。2. 初中生:在选择社团活动时,我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量力而为,不参加自己不擅长的活动。3. 高中生:在选修课程时,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量力而为,不选择过于困难的课程。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我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量力而为,不盲目应聘高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