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怒冲冠
拼音fā nù chōng guàn
含义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典故出处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近义词
怒发冲冠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公元前227年,秦国打败赵国,迫近燕国。燕国太子丹请勇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带上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及督亢地地图。太子丹把他送到易水河边,高渐离为荆轲奏乐,荆轲怒发冲冠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详细解释
- 当一个人的愤怒达到极点时,他的头发会像帽子一样冲破头顶,形容愤怒的程度之大。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韩非的智者,他曾经为齐国的国君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国君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任命了另外一位官员。韩非非常愤怒,他的愤怒之情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帽子都要被愤怒的情绪冲破。后来,人们就用“发怒冲冠”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状态。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发怒”、“冲”和“冠”。其中,“发怒”表示愤怒的情绪,“冲”表示冲破的动作,“冠”表示头上的帽子。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发怒冲冠,大声责备了所有的员工。2. 她的话让他发怒冲冠,他无法忍受她的冷漠和无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愤怒到极点,头上的帽子都要被愤怒的情绪冲破。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和韩非这位智者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愤怒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不听话,我生气得发怒冲冠。2. 初中生:老师说了我们的作文都不及格,我当时就发怒冲冠了。3. 高中生:这个社会的不公平让我发怒冲冠,我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压力和不公正,我发怒冲冠,但我决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