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丧师辱国在词典中的解释
sàngshīguó

丧师辱国

拼音sàng shī rǔ guó

含义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典故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英文翻译

  • The army is annihilated and the country disgrace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为了激励士气,凡是丧师辱国的文武官员,都要严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丧师辱国是一个由“丧师”和“辱国”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丧师”表示失去师傅或教导,引申为失去师长的教诲和指导;“辱国”表示对国家的耻辱和损害。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失去师长的教导而给国家带来耻辱和损失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批评那些背叛国家、不忠于国家利益,或者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破坏国家统一、破坏国家形象、破坏国家利益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是齐国的国师,被誉为智勇双全的军事奇才。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嫉妒心理,孙膑最终被齐国的国君所杀害。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丧师辱国的典型例子,因此“丧师辱国”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丧师”和“辱国”。

例句

  • 1. 他的背叛行为不仅丧师辱国,也丧失了自己的良心。2. 那些背叛国家的人将会为自己的丧师辱国行为付出代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老师,而这个人的失去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耻辱和损失,从而形成了“丧师辱国”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其他丧师辱国的事件,了解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行为就像是丧师辱国,让我们的国家蒙受了损失。2. 初中生:我们要警惕那些企图丧师辱国的人,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利益。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丧师辱国的事件,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拆字解意

丧师辱国成语造句

  • 丧师辱国造句(精选10条)

    1、刘峙无能,丧师辱国;不杀刘峙,军心难平!2、明军所以丧师辱国,遭此惨败,主要原因是明朝政府政治腐败,鼠偷狗盗之辈充斥朝廷,这些腐朽势力结党营私,掣肘前线军务。3、王化贞丧师辱国,当入有司问罪!4、末将无能,丧师辱国,死罪,死罪啊!5、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