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泽及枯骨在词典中的解释

泽及枯骨

拼音zé jí kū gǔ

含义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典故出处

  •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近义词

  • 泽及髊骨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举例: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周文王到野外巡视,见路边有枯骨,于是叫手下人掩埋。左右人不解,就说谁家的枯骨就该他后人来掩埋。文王说:“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我固其主矣。”天下诸侯听说周文王泽及枯骨之事,纷纷表示效忠。

详细解释

  • 泽及枯骨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泽及"意为感受到恩惠,"枯骨"意为干燥的骨头。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善行可以使得他人得到好处,就像水泽滋润了干燥的骨头一样。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善行的影响力和价值。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善行对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用来表达感激之情或者赞美一个人的善良和慷慨。例如,当一个人帮助了他人并使他人得到好处时,可以说他的善行泽及枯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书·卢弘传》。卢弘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非常善良和慷慨。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穷人,他看到穷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于是慷慨解囊,给了他很多钱。后来,这个穷人变得富有并且非常感激卢弘的帮助,他说:“你的善行就像水泽滋润了我的干燥的骨头一样。”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并形成了成语"泽及枯骨"。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泽及"和"枯骨"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1. 他的慷慨解囊,让很多人受益,可谓是泽及枯骨。2. 她的善行泽及枯骨,使得许多贫困家庭得到了帮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泽及枯骨"与水滋润干燥的骨头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的善行就像水滋润了枯骨一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善行和慷慨相关的成语,例如"行善积德"、"慷慨解囊"等,来拓展对善行和慷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帮助了同学找回了丢失的书包,我的善行泽及了他的枯骨。2. 初中生:他捐赠了很多书籍给贫困学生,他的善行泽及了他们的枯骨。3. 高中生:她成立了一个慈善组织,通过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她的善行泽及了他们的枯骨。

拆字解意

泽及枯骨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