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擢筋割骨在词典中的解释
zhuójīn

擢筋割骨

拼音zhuó jīn gē gǔ

含义犹言擢筋剥肤。

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典故出处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近义词

  • 擢筋剥肤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言擢筋剥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擢筋割骨是一个形容词语,用于形容在治病救人或者解决问题时,采取非常极端、残忍的手段。擢筋指的是拔掉筋,割骨指的是切割骨头,这两个动作都是非常残忍的。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救人或解决问题,不择手段,采取极端措施。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在解决问题时采取非常激烈、残忍的方式,不顾及他人利益或者造成的伤害。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人在救人时采取决绝的手段,不择手段地去救人。

故事起源

  • 擢筋割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医生叫扁鹊。相传,扁鹊是中国古代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以治病救人而闻名。有一次,有一个人生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其他医生都束手无策,只有扁鹊愿意尝试治疗。扁鹊为了救这个人,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拔掉了病人的筋脉,割掉了病人的骨头。最终,病人得以康复。这个故事被人们传扬开来,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擢筋割骨”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擢筋割骨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构成的成语,其中“擢筋”和“割骨”都是动词,表示采取极端措施的行为;“擢筋割骨”作为一个整体,表示采取非常极端、残忍的手段。

例句

  • 1.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地擢筋割骨。2.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擢筋割骨,要采取合适的方式。3. 他为了救人,不惜擢筋割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擢筋割骨的动作想象得非常夸张和残忍,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比如,可以想象一个医生在治病时拔掉了病人的筋脉,割掉了病人的骨头,这样的场景会让人印象深刻,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和扁鹊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治病救人相关的成语,如“金石为开”、“破釜沉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赢得比赛,不择手段地擢筋割骨。2. 初中生:为了救人,医生不惜擢筋割骨。3. 高中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采取擢筋割骨的方式,应该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拆字解意

擢筋割骨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