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挂冠求去在词典中的解释
guàguānqiú

挂冠求去

拼音guà guān qiú qù

含义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典故出处

  •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近义词

  • 挂冠而归、挂冠归去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弃官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西汉末年,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王莽树敌太多而进行血谏,被王莽大义灭亲而杀掉,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认为这样的君王不值得忠贞,于是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挂在都城东门外,悄悄地离开京城,携家逃到辽东,后来不久,王莽自杀新朝灭亡。

详细解释

  • 成语“挂冠求去”由“挂冠”和“求去”两个词组成。其中,“挂冠”指将帽子挂起,表示辞去官职;“求去”指寻求离开,离开原来的职位。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员或学者因失去权势、受到压迫或遭遇困境时,主动辞职或离开原来的职位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官员或学者因受到不公平待遇、无法改变现状或遭遇困境而选择主动辞职或离开职位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个人因为某种原因主动放弃自己的权益或地位。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宋代文学家苏轼曾任官员,因为他对政府的腐败和不公平行为感到愤慨,于是主动辞去了官职。后来,苏轼在他的诗中写道:“挂冠求去,不因官职贵。求名求利,不为人所说。”这段话后来成为了“挂冠求去”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挂冠 + 求去

例句

  • 1. 面对腐败的环境,他选择了挂冠求去。2. 他因为不满上司的不公平待遇,决定挂冠求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辞官”、“离职”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尝试将成语用于造句,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员、权力、辞职相关的成语,如“官逼民反”、“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站在教室角落罚站,我觉得很不公平,于是我挂冠求去。2. 初中生:我对政府的做法很失望,所以决定长大后挂冠求去。3. 高中生: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有时候我们需要选择挂冠求去,去追寻更好的机会。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发现这家公司存在很多问题,我决定挂冠求去,寻找更适合我的发展环境。

拆字解意

挂冠求去成语造句

  • 挂冠求去造句(精选18条)

    1、传闻中,还有县府主管因他而挂冠求去,只是此种传闻虽在县府大楼甚嚣尘上,却从来没有获得相关人员的证实。2、更有甚者,在张家祝挂冠求去、当局宣布几全额支应重建经费后,民进党仍不罢休,并拉高层级要求“内阁总辞”。3、台南市长清德竞选班底、前“...

  • 挂冠求去造句(精选21条)

    挂冠求去解释: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相似词:挂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人不如求己求名求利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去头去尾求求你夺冠1、财政部长挂冠求去,是因与首相在政见上发生了冲突。挂羊头,卖狗肉。2、据台湾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