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踔厉
拼音fèn fā chuō lì
含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出处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典故出处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近义词
奋发蹈厉、蹈厉奋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成语举例: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而保宗庙,无论谁人,俱不能为扶苏信也。★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面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奋发踔厉意指人们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努力奋斗的状态。它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个人、团体或国家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勇于拼搏,全力以赴,不畏艰难困苦,迎接挑战,取得成功的精神状态。
故事起源
- 《论语·述而》中有“奋发踔厉,亦不敢息”一句,意思是说学习要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敢懈怠。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成语“奋发踔厉”,用来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奋”、“发”、“踔”、“厉”。
例句
- 1. 在考试前夜,他奋发踔厉地复习了整整一晚上。2. 面对困难,我们要奋发踔厉,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奋发踔厉”的四个字拆分记忆,分别记忆其含义,再联想其形象,如“奋”字可以联想到奋斗,“发”字可以联想到发展,“踔”字可以联想到跃动,“厉”字可以联想到力量。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奋发踔厉相关的成语,如“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等,进一步丰富对积极向上精神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为了参加运动会,每天都奋发踔厉地练习跑步。2. 小学生:我要奋发踔厉,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中学。3. 中学生:面对高考的挑战,我们要奋发踔厉,全力以赴,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奋发踔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奋发踔厉,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