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典坑儒
拼音fén diǎn kēng rú
含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典故出处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近义词
焚书坑儒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焚典坑儒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中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方腊是一位儒者,他因为反抗贪官污吏而被迫流亡。在途中,方腊被土匪抓住,土匪们焚烧了方腊手中的经书,并将方腊活埋在坑中。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以形容破坏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行为。
使用场景
- 焚典坑儒是一个负面的成语,常用于批评破坏文化、压制知识分子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情境,如政府打压言论自由、破坏历史文物、迫害学者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小说中,方腊是一个正直的儒者,他因为反抗贪官污吏而被迫流亡。方腊的遭遇成为了人们对于破坏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象征。
成语结构
- 焚典坑儒由“焚典”和“坑儒”两个词组成。其中,“焚典”表示焚烧经书,“坑儒”表示活埋儒者。这个成语通过两个动作词来形容破坏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行为。
例句
- 1. 这个政权不断焚典坑儒,完全不尊重知识和文化。2. 历史上曾有许多文明被焚典坑儒的暴行所摧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焚典坑儒”拆分为“焚典”和“坑儒”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可以通过想象火焰烧典籍和人被活埋的场景,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等。同时,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才子佳人”、“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珍惜书籍,不能像焚典坑儒一样破坏文化。2. 初中生:历史上有许多暴君都曾经焚典坑儒,这是对知识和文化的极度不尊重。3. 高中生:现代社会应该摒弃焚典坑儒的行为,注重培养人才和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