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在词典中的解释
ānbèi,jiǎjiàng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拼音ān bù lí mǎ bèi, jiǎ bù lí jiàng

含义比喻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工作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执着,不轻易离开或改变。

出处

详细解释

  • 鞍是指马鞍,甲是指战士的铠甲,将是指将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原意是说战士不离开马背,将领不离开战场。后来逐渐引申为比喻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工作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执着,不轻易离开或改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种工作、职业、爱好等有着强烈的执着和依赖,不愿意离开或改变。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个领导或组织有着强烈的忠诚和归属感。

故事起源

  • 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忌与赵国将领破釜沉舟之战时,田忌派出了自己最好的马与赵国的马进行比赛。田忌故意选择了一匹瘦马,而赵国选择了一匹肥马。在第一场比赛中,田忌故意落后,然后用自己的好马追上并击败赵国的马。在第二场比赛中,田忌又故意选择了一匹瘦马,但这次他没有追上赵国的马。在第三场比赛中,田忌选择了一匹肥马,以更好的马匹击败了赵国的马。这个故事表明了田忌在选择马匹时的策略,也体现了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的含义。

成语结构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一生都致力于音乐事业。2. 这个公司的员工都非常忠诚,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从不轻易离开。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与故事起源中的田忌与赵国的马进行联系,想象田忌坐在马背上,身穿着铠甲,不离开马背和战场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田忌与赵国的破釜沉舟之战的详细情况,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喜欢画画,他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每天都坚持练习画画。2. 初中生:我对数学很感兴趣,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将来想成为一名数学家。3. 高中生:我喜欢打篮球,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每天都坚持训练,希望能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