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观者清
拼音bàng guān zhě qīng
含义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典故出处
《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傍观者清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傍观”指旁观、观看,而“者清”表示人的认识更为明确、清晰。这个成语表达了当一个人不参与其中,仅仅作为旁观者时,他的观察和认识会更加客观、深入。相对于直接参与其中的人,傍观者能够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真相。
使用场景
- 傍观者清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直接参与某个事件或争论,但通过旁观和观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责那些过于主观、情绪化的人,提醒他们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同时,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多角度、客观地思考。
故事起源
- 傍观者清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醒世恒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在街上遇到了一场打架,他站在远处观看,没有直接参与。最后,他通过傍观的视角看到了真相,并帮助了受冤枉的一方。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我们不参与其中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成语结构
- 傍观者清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这场争论中,我选择成为傍观者清,以便更好地理解双方的立场。2. 作为傍观者,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受情绪的影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分解为两部分,傍观者和清,分别记忆它们的意思。2. 将成语与一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想象自己站在一边观看一场比赛,然后思考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傍观者清相关的成语,比如“旁观者迷”和“当局者迷”。这些成语都涉及到观察和认识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作为傍观者清,我明白了为什么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只有当我们站在旁边观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傍观者清的意义。3. 高中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应该保持傍观者清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谣言。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傍观者清的观点往往能够更具说服力。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傍观者清”这个成语。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