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易形
拼音mǎ lù yì xíng
含义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近义词
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混淆黑白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补语、宾语;比喻颠倒是非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马鹿易形这个成语中的“马鹿”指的是马和鹿,马和鹿都是有角的动物,但它们的外形却很容易被人混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外表容易被人误认,容易变化。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变化多端,让人难以辨认。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故事说,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去山上游玩,远远地看到一只动物在山林中穿行。庄子的朋友说:“那是只鹿。”庄子却说:“不,那是只马。”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走近一看,原来是只驴子。从此以后,人们用“马鹿易形”这个成语来形容外貌容易变化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马鹿 + 易形
例句
- 1. 他的外貌真是马鹿易形,每次见面都认不出来。2. 这个演员的妆容变化多端,真是马鹿易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马和鹿的形象与容易变化的外貌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变化无常”、“易如反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样子马鹿易形,我差点没认出来他。2. 初中生:她化妆技术很厉害,每次看她都感觉她马鹿易形。3. 高中生:他的外貌变化多端,真是马鹿易形,很难辨认出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