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活剥
拼音shēng tūn huó bō
含义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典故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近义词
食古不化、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生拉硬扯
反义词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英文翻译
swallow sth. raw and who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成语举例: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剥,不能读作“bāo”。
成语辨形:剥,不能写作“播”。
成语辨析:见“生搬硬套”。
成语谜面:茹毛饮血
成语故事
唐高宗时,河北枣强官吏张怀庆不学无术,爱好舞文弄墨,他把李义府的五言诗各行加两字成为自己的七言诗,让人啼笑皆非,别人见他抄袭王昌龄及郭正一的诗,就送他顺口溜:“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来讥讽他的抄袭行为。
详细解释
- 生吞活剥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对待他人或某事物的残忍和无情。它源自于古代一种残忍的吃人方式,即将活人或活动物生吞活剥,以此来取得某种特殊的效果或满足某种需求。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别人的权益或利益的剥夺或掠夺,表达了对残忍行为的谴责和愤怒。
使用场景
- 生吞活剥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主要在文学作品、演讲或辩论中使用。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残忍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企业或组织对待员工或消费者的不人道行为。
故事起源
- 生吞活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种残忍吃人方式。据说,在古代有一种食人族,他们不仅食用动物肉,还喜欢吃人肉。他们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将动物宰杀后再烹饪,而是直接将活人或活动物生吞活剥。这种吃人方式被认为是一种极度残忍和无情的行为,因此,生吞活剥这个成语也就逐渐形成了对残忍行为的谴责和愤怒。
成语结构
- 生吞活剥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每个词的意思分别是“生”、“吞”和“活剥”。其中,“生”表示活的意思,“吞”表示吞咽的意思,“活剥”表示剥去皮肉但保持活着的意思。整个成语通过这三个词的组合,形象地表达了对残忍行为的谴责和愤怒。
例句
- 1. 他对待员工的方式简直是生吞活剥,完全没有人情味。2. 这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对待消费者简直是生吞活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生吞活剥这个成语与残忍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人将活的动物或人吞咽下去,或者将动物或人的皮剥掉但保持活着的状态,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残忍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虐心、杀鸡儆猴等。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纪录片等途径,了解更多关于残忍行为的故事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只猫抓到了一只老鼠,生吞活剥地吃掉了它。2. 初中生:这个恶霸学生经常欺负同学,生吞活剥地剥夺他们的零花钱。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老板对待员工简直是生吞活剥,完全没有人道主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