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鼎足
拼音sān fēn dǐng zú
含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近义词
三分鼎立
英文翻译
like the three legs of a tripo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举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详细解释
- 三分鼎足是由“三分”、“鼎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三分”表示三个部分或者势力的分割;“鼎足”表示三个势力相互对立且均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三个势力互相制约、相互竞争的局面。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三个势力均衡、相互制约的情况。可以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战国七雄中的秦、赵、魏三国相互争霸,势力均衡,形成了三分鼎足的局面。
成语结构
- 三个字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行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三家公司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形成了三分鼎足的局面。2. 在这个政治体制下,三个政党势均力敌,形成了三分鼎足的政治局面。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三个人站在一个鼎上,相互竞争,争夺鼎的控制权,形成三分鼎足的局面。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了解战国七雄争霸的背景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三个小朋友一起抢玩具,最后形成了三分鼎足的局面。2. 初中生:在篮球比赛中,三个队伍实力相当,形成了三分鼎足的竞争局面。3. 高中生:在政治体制下,三个政党势力均衡,形成了三分鼎足的政治局面。4. 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三家公司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形成了三分鼎足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