殆无孑遗
拼音dài wú jié yí
含义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出处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典故出处
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成语举例:至已丑为西兵所败,故境内残灭,殆无孑遗。(清 归庄《黄孝子传》)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全部完毕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殆,几乎;孑,孑立,独立;遗,遗留。整个成语意为几乎没有任何遗漏或缺失之物,形容非常完整或彻底。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事物非常完整或彻底,没有任何遗漏或缺失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或表现非常全面或出色。
故事起源
- 《孟子·尽心下》:“孔子曰:‘人之所以能,由天与也。’孟子曰:‘殆无孑遗。’”这句话是孟子对孔子所说的“人之所以能,由天与也”的回应,表达了人的能力来自于天赋的观点。
成语结构
- 殆无孑遗的结构为“殆”+“无”+“孑遗”。
例句
- 1. 这本书的内容殆无孑遗,非常全面。2. 他的演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的话题,殆无孑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殆无孑遗”拆分成“殆无”和“孑遗”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其中,“殆无”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孑遗”可以理解为“遗留、缺失”。通过拆分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完整性、彻底性相关的成语,如“一丝不挂”、“百密一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完成作业时,殆无孑遗地检查了所有的题目。2. 初中生:他的报告内容非常详细,殆无孑遗地介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3. 高中生:他的论文论证非常全面,殆无孑遗地列举了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殆无孑遗地介绍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5. 成年人:他的计划非常周密,殆无孑遗地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