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辞
拼音shuǐ huǒ bù cí
含义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近义词
赴汤蹈火
英文翻译
forge ahead unflinchingly even if one has 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成语举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凭爷分付,那厢使用,水火不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水火不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危急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去扑灭大火或者救人于水。它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水火不辞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极大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在描述英雄人物、消防员、医生、救援队员等职业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突出他们的英勇行为。
故事起源
- 水火不辞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史湘云。据说,史湘云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他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拯救被困在火海中的同伴,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熊熊燃烧的火场,成功地将同伴救出。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形容勇敢救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水火不辞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水”、“火”和“不辞”。其中,“水”和“火”分别代表危险的水域和火灾,而“不辞”则表示不顾、不退缩。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消防英雄,面对熊熊大火,他水火不辞,毫不犹豫地冲进去救人。2. 在地震灾区,许多救援队员水火不辞,日夜奋战,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水火不辞”与勇敢救人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面对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或者危险的水域,毫不犹豫地冲向危险区域去救人,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史湘云的故事,以及其他与勇敢救人相关的成语,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消防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那位水火不辞的消防员学习,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勇敢的救人英雄。2. 初中生:他在地震中表现出了水火不辞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真是令人钦佩。3. 高中生:勇敢面对困难,水火不辞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我们要学会勇往直前,解决问题。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水火不辞”这个成语。